商业百科
商业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人物    政治   

朱高炽

编辑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 ),明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8岁。

目录

基本资料编辑本段

朱高炽朱高炽
中文名:朱高炽

国籍: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都凤阳

出生日期:1378年8月16日(洪武十一年)

逝世日期:1425年5月29日

职业:明朝皇帝

主要成就:为“仁宣之治”奠定基础

年号:洪熙

陵寝:献陵

庙号:仁宗

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人物简介编辑本段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高炽生于凤阳府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府。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蒙古,朱高炽都以太子的身份监国,朝无废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侍,阴谋夺嗣。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历史评价编辑本段

《明史》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谷应泰:考成祖巡幸顺天,亲征漠北,驾凡五出,年垂二纪。中间大官大邑,虽多启闻,而庶政庶狱,咸就谘决。名为储位,实则长君;名为监国,实则御宇。故人以仁宗之祚短,而予以仁宗之沛泽长也。

崔瑞德、牟复礼等《剑桥中国明代史》:历史盛赞洪熙帝是一个开明的儒家君主,他像他模仿的古代圣王那样,坚持简朴、仁爱和诚挚的理想。他因大力巩固帝国和纠正永乐时期的严酷和不得人心的经济计划而受到一致的赞誉。他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反映了一种对为君之道的理想主义的和儒家的认识,但是它们也是他对前几代皇帝的一些倾向的反应。皇帝有时因性情暴躁和容易冲动而受到批评,如他偶尔申斥和惩处那些表现得优柔寡断或讲话太惹人恼火的官员。可是他有足够的度量认识自己的缺点和向人道歉。不管他有什么错误,它们都可以被他的仁爱和一心为公的热诚所弥补。

陈致平:明仁宗性情仁厚,重用儒臣,提倡学术,是一位守文之主。他省刑减赋,与民休息,遣御史巡行天下,以考核吏治。又奖励直言,颇能接受臣下的意见,史称其“用人行政,善不胜书”。可惜在位不到一年而殁。 

南炳文、汤纲:仁宗在位不满十月,曾力图矫除积弊,有所作为,宏图未展而早逝。在位期间,起用文臣,组成了中枢统治机构,为明王朝此后的施政,奠立了基础。 

黎东方:仁宗在成祖屡次北征之时,留守后方,以“监国”的名义处理庶政,深得民心。他为人仁慈,不愧被谥为仁宗。他即位伊始,便释放了被成祖关了十年的黄淮、杨溥。可惜他在位仅有一年,这是明朝的不幸。  

朱鸿:

①(朱高炽)在位不足期年,仅十月而已。然在明代皇帝中,仁宗最有盛德,专务德化的仁宣之治,即由仁宗启其端,宣宗承之。仁宗能成其德治,其原因之一,在于有人君度量。最能表现仁宗度量者,厥为其能汲汲求言,接纳谏诤,并勇于改过。

②仁宗即位之后,屡次下诏求言,言词恳切,确实表现了求言的诚意。

赵中男:

①洪熙和宣德时期介于明朝的前期和中期之间,是明朝由前期向中期进行过渡和转折的时期。朱高炽和朱瞻基在这一时期内调整和改变了永乐时期的国策,实行稳定务实的“仁宣之治”,结束和扭转了永乐时期的国力超负荷状态,承前启后,为明朝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朱高炽和朱瞻基为首的统治集团,在继承朱元璋、朱棣开创的基业的同时,也削除了前朝的某些弊端,从而推动了明代社会的正常发展。

②高炽的大部分政治生涯是在永乐时期渡过的,他几乎长期处于朱棣的打击和压抑之下。为了保住自已的太子地位,高炽仍不得不韬光养晦,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克制即位之后,他成为握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便尽情地追求享乐,发泄情欲,很快就沉于酒色,怠于理政。所幸他的寿命不长,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的劣根性尚未充分暴露出来,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未扩大。虽然这一点遭到了李时勉等人的批评,但高炽的早死为他保住了较好的声誉。尽管他那些缓解超负荷状态、务实守成的政策和措施不免矫枉过正,甚至趋于保守,但就明代帝王的综合才能和政治建树而言,高炽仍不失为明代仅次于朱元璋和朱棣的重要统治者,因为他对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胡凡:他虽然在位不足九个月,但对明代北边防卫的调整与整顿却是贡献很大。他向北边派出了七个军镇的镇守总兵官,颁发了六个将印,使明代北边军镇进入有序化,以后各镇总兵官的接替在实录中均有清楚的记载,并且向北边各军镇派驻了文职机要人员,就此奠定了后世军镇发展的基本模式。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标签